德信体育News
省媒快评丨全省率先背后的“紫金启示”德信体育
河源市紫金县以“花小钱,办大事”的创新策略,通过改建、共建、共营的独到模式,在全县15个乡镇遍地开花建起了科技馆,成为全省率先实现乡镇(校园)科技馆全覆盖的县域。这不仅是紫金科普的一大突破,更为欠发达地区的科普建设树立了可借鉴复制的典范。
一是以创新思维破解资源约束。长期以来,山区地区科普设施相对匮乏,是制约教育科普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。紫金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,把科普作为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的基础性工作,摆上重要议事日程,如“百千万工程”、教育、医疗等民生大事,科普均占有一席之地。三年来,紫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,在15个乡镇分三批次精心打造了涵盖电磁、力学、声学、光学、健康生活等多学科的科技馆,成功举办了500余场科普活动,成为基层科普活动的璀璨明珠。
二是以共享思维实现科普普惠。从紫金实践来看,彻底打破“没钱就不能搞科普”的固有思维。他们将闲置校舍、文化站等场所摇身一变,成为科技馆的新家,既盘活现有资源,又避免重复建设浪费。这种“改建”模式,让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,实现科普资源优化配置。更重要的是,科技馆走进乡镇、走进校园,让科普成为山区孩子触手可及的生活体验。
三是以系统思维构建长效机制。在改建共建共营的模式下,紫金县探索出一条科普事业可持续发展之路。通过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体系,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,既解决了专业人才匮乏难题,又确保了科技馆日常运转。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科普场馆“建而不用、用而不专”的尴尬局面,让科技馆真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。数据显示,紫金县科技馆至今已接待群众约3万人次,科普活动的参与度显著提升。
紫金经验的可贵之处,在于它提供一种既可复制又可推广的欠发达地区科普能力探索模式,不仅适用于粤北山区,更为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。期待更多地区能够从紫金实践中汲取经验,让科普之花在山区大地上遍地开放,璀璨夺目!